图文展示
副标题
ABUIABAEGAAgjY-b8AUoiOyqswMwgAU4rwE

道教认为地上和海中皆有仙境

地上的仙境包括十大洞天、三十六小洞天、七十二福地,海中仙境为十洲。

所称洞天并不是山洞,而是山腹中的另一个世界,大小在周围四十千米到几千千米之间,其中有日月或其它光照,甚至时间的流逝速度都和洞外的世界不一样,故有“洞中方一日,世上几千年”的说法。


十大洞天

《天地宫府图》称:“十大洞天者,处大地名山之间,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。”东晋道经《道迹经》胪列十大山洞及与此相应的十大洞天,后为唐司马承祯《上清天地宫府图经》和杜光庭《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》等道书所据。

第一,王屋洞府:

又称“小有清虚之天”,属西城王君治之,座落在山西垣曲县和河南济源市间的王屋山。

第二,委羽洞府:

又称“大有空明之天”,属青童君治之,位于浙江黄岩县的委羽山。

第三,西城洞府:

又称“太元总真之天”,属上宰王君治之,座落在青海的西倾山。

第四,西玄洞府:

又称“三元极真之天”。座落在西岳华山。

第五,青城洞府:

又称“宝仙丸室之天”,属青城丈人治之,位于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。

第六,赤诚洞府:

又称“紫玉清平之天”,属玄洲仙伯治之,座落于浙江天台县的赤诚山。

第七,罗浮洞府:

又称“朱明曜真之天”,属青精先生治之,位于广东增城和博罗两县之间的罗浮山。

第八,句曲洞府:

又称“金坛华阳之天”,属紫阳真人治之,座落在江苏茅山。

第九,括苍洞府:

又称“成德隐玄之天”,属北海公涓子治之,位于浙江仙居和临海两县之间的括苍山。

第十,林屋洞府:

又称“左神幽虚之天”,属北岳真人治之,座落在江苏吴县的西湖庭山。


三十六小洞天

  道家三十六小洞天,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,其“也上仙所统治之处也”。来源自《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》。编录者为五代道士杜光庭。

第一,霍桐山洞:

周回1500千米,名说霍林洞天,在福州长溪县,属仙人王纬玄治之。

第二,东岳泰山洞:

周回500千米,名说蓬玄洞天,在兖州干封县,属山图公子治之。

第三,南岳衡山洞:

周回350千米,名说朱陵洞天,在衡州衡山县,仙人石长生治之。

第四,西岳华山洞:

周回150千米,名说惣仙洞天,在华州华阴县,真人惠车子主之。

第五,北岳常山洞:

周回1500千米,名说惣玄洞天,在恒州常山曲阳县,真人郑子真治之。

第六,中岳嵩山洞:

周回1500千米,名说司马洞天,在东都登封县,仙人邓称山治之。

第七,峨眉山洞:

周回150千米,名说虚陵洞天,在嘉州峨嵋县,真人唐览治之。

第八,庐山洞:

周回90千米,名说洞灵真天,在江州德安县,真人周正时治之。

第九,四明山洞:

周回90千米,名说山赤水天,在越州上虞县,真人刁道林治之。

第十,会稽山洞:

周回175千米,名说极玄大亢天,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,仙人郭华治之。

第十一,太白山洞:

周回250千米,名说玄德洞天,在京北府长安县连终南山,仙人张季连治之。

第十二,西山洞:

周回150千米,名说天柱宝极玄天,在洪州南昌县,真人唐公成治之。

第十三,小沩山洞:

周回150千米,名说好生玄上天,在潭州澧陵县,仙人花丘林治之。

第十四,潜山洞:

周回40千米,名说天柱司玄天,在舒州怀宁县,仙人稷丘子治之。

第十五,鬼谷山洞:

周回35千米,名说贵玄司真天,在信州贵溪县,真人崔文子治之。

第十六,武夷山洞:

周回60千米,名说真升化玄天,在建州建阳县,真人刘少公治之。

第十七,笥山洞:

周回60千米,名说太玄法乐天,在吉州永新县,真人梁伯鸾主之。

第十八,华盖山洞:

周回20千米,名说容成大玉天,在温州永嘉县,仙人平公修治之。

第十九,盖竹山洞:

周回40千米,名说长耀宝光天,在台州黄岩县,属仙人商丘子治之。

第二十,都峤山洞:

周回90千米,名说宝玄洞天,在容州普宁县,仙人刘根治之。

第二十一,白石山洞:

周回七十里,名说秀乐长真天,在称和州含山县,白真人治之。

第二十二,岣漏山洞:

周回20千米,名说玉阙宝圭天,在客州北流县,属仙人饯真人治之。

第二十三,疑山洞:

周回1500千米,名说朝真太虚天,在道州延唐县,仙人严真青治之。

第二十四,洞阳山洞:

周回75千米,名说洞阳、隐观天,在潭州长沙县,刘真人治之。

第二十五,幕阜山洞:

周回90千米,名说玄真太元天,在鄂州唐年县,属陈真治之。

第二十六,大酉山洞:

周回50千米,名说大酉华妙天,去辰州35千米,尹真人治之。

第二十七,金庭山洞:

周回150千米,名说金庭崇妙天,在越州剡县,属赵仙伯治之。

第二十八,麻姑山洞:

周回75千米,名说丹霞天,在抚州南城县,属王真人治之。

第二十九,仙都山洞:

周回150千米,名说仙都祈仙天,在处州缙称县,属赵真人治之。

第三十,青田山洞:

周回四十五里,名说青田大鹤天,在处州青田县,属付真人治之。

第三十一,钟山洞:

周回50千米,名说朱日太生天,在润州上元县,属龚真人治之。

第三十二,良常山洞:

周回15千米,名说良常放命洞天,在润州句客县,属李治之。

第三十三,紫盖山洞:

周回40千米,名说紫玄洞照天,在荆州常阳县,属公羽真人治之。

第三十四,目山洞:

周回50千米,名说天盖涤玄天,在杭州余杭县,属姜真人治之。

第三十五,桃源山洞:

周回35千米,名说白马玄光天,在玄州武陵县,属谢真人治之。

第三十六,金华山洞:

周回25千米,名说金华洞元天,在婺州金华县,属戴真人治之。


七十二福地

    《天地宫府图》称:“七十二福地,在大地名山之间,上帝命真人治之,其间多得道之所。”具体山名如下:

第一,地肺山:又名终南山,今陕西关中境内,老子曾在此讲经炼丹。

第二,盖竹山:在衢州仙都县,真人施存治之。

第三,仙磕山:在温州梁城县近白溪草市,真人张董华治之。

第四,东仙源:在台州黄岩县,属地仙刘奉林治之。

第五,西仙源:也在台州温岭市60千米里,属地仙张兆期治之。

第六,南田山:在东海东,舟船往来可到,属刘真人治之。

第七,玉溜山:在东海近蓬菜岛上,多真仙居之,属地仙许迈治之。

第八,青屿山:在东海之西,与扶桑相接,真人刘子光治之。

第九,郁木洞:在玉笋山南,是萧子称侍郎隐处。

第十,丹霞山:在麻姑山,是蔡经真人得道之处,到今雨夜多闻钟磬之声,属蔡真人治之。

第十一,君山:在洞庭青草湖中,属地仙侯生所治。

第十二,大若岩:在漫无边际州永嘉县东60千米,属地仙李方回治之。

第十三,焦源:在建州建阳县北,是尹真人隐处。第十四,灵墟:在台州天台县北,是白称先生隐处。

第十五,沃洲:在越州剡县南,属真人方明所治之。

第十六,天姥岭:在剡县南,属真人魏显仁治之。

第十七,若耶溪:在越州会稽县南,属真人山世远所治之。

第十八,金庭山:在庐州巢县,别名紫微山,属马仙人治之。

第十九,清远山:在广州清远县,属阴真人治之。

第二十,安山:在交州北,安期生先生隐处,属先生治之。

第二十一,马岭山:在柳州郭内水东,苏耽隐处,属真人力牧主之。

第二十二,鹅羊山:在潭州长沙县,娄驾先生隐处。

第二十三,洞真墟:在潭州长沙县,西岳真人韩终所治之处。

第二十四,青玉坛:在南岳祝融峰西,青乌公治之。

第二十五,光天坛:在衡岳西源头,凤真人所治之处。

第二十六,洞灵源:在南岳招仙观西,邓先生所隐地也。

第二十七,洞宫山:在建州关隶镇五岭里,黄山公主之。

第二十八,陶山:在温州安国县,陶先生曾隐居此处。

第二十九,皇井:在温州横阳县,真人鲍察所治处。第三十,烂柯山:在卫州信安县,王质先生隐处。

第三十一,勒溪:在建州建阳县东,是孔子遗砚之所。

第三十二,龙虎山:在信州贵溪县,仙人张巨君主之。

第三十三,灵山:在信州上饶县北,墨真人治之。

第三十四,泉源:在罗浮山中,仙人华子期治之。

第三十五,金精山:在虔州虔化县,仇季子治之。

第三十六,阁皂山:在吉州新淦县,郭真人所治处。

第三十七,始丰山:在洪州丰城县,尹真人所治之地。

第三十八,逍遥山:在洪州南昌县,徐真人治之地。

第三十九,东白源:在洪州新吴县东,刘仙人所治之地。

第四十,钵池山:在楚州,王乔得道之处。

第四十一,论山:在润州丹徒县,是终真人治之。

第四十二,毛公坛:在苏州长洲县,属庄仙人修道之所。

第四十三,鸡笼山:在和州历阳县,属郭真人治之。

第四十四,桐柏山:在唐州桐柏县,属李仙君所治之处。

第四十五,平都山:在重庆市丰都县,是阴真君上升之处。

第四十六,绿萝山:在朗州武陵县,接桃源界。

第四十七,虎溪山:在江州南彭泽县,是五柳先生隐处。

第四十八,彰龙山:在潭州澧陵县北,属臧先生治之。

第四十九,抱福山:在连州连山县,属范真人所治处。

第五十,大面山:在益州成都县,属仙人柏成子治之。

第五十一,元晨山:在江州都昌县,孙真人、安期生治之。

第五十二,马蹄山:在饶州鄱阳县,真人子州所治之处。

第五十三,德山:在朗州武陵县,仙人张巨君治之。

第五十四,高溪蓝水山:在雍州蓝田县,并太上所游处。

第五十五,蓝水:在西都蓝田县,属地仙张兆其所治之处。

第五十六,玉峰:在西都京兆县,属仙人柏户治之。

第五十七,天柱山:在杭州于潜县,属地仙王柏元治之。

第五十八,商谷山:在商州,是四皓仙人隐处。

第五十九,张公洞:在无锡宜兴县,真人康桑治之。

第六十,司马梅山:在台州天台山北,李明仙人所治处。

第六十一,长在山:在齐州长山县,毛真人治之。

第六十二,中条山:在河中府虞乡县,赵仙人治处。

第六十三,湖鱼澄洞:在西古姚州,始皇先生曾隐居此处。

第六十四,绵竹山:在汉州绵竹县,琼华夫人治之。

第六十五,泸水:在西梁州,仙人安公治之。

第六十六,甘山:在黔南,宁真人治处。

第六十七,汉山:在汉州,赤须先生治。

第六十八,金城山:在古限戍,又称石戍,是石真人所治之处。

第六十九,称山:在邵州武刚县,属仙人卢生治之。

第七十,北邙山:在东都洛阳县,属魏真人治之。

第七十一,庐山:在福州连江县,属谢真人治之。

第六十四,绵竹山:在汉州绵竹县,琼华夫人治之。

第六十五,泸水:在西梁州,仙人安公治之。

第六十六,甘山:在黔南,宁真人治处。

第六十七,汉山:在汉州,赤须先生治。

第六十八,金城山:在古限戍,又称石戍,是石真人所治之处。

第六十九,称山:在邵州武刚县,属仙人卢生治之。

第七十,北邙山:在东都洛阳县,属魏真人治之。

第七十一,庐山:在福州连江县,属谢真人治之。

第七十二,东海山:在海州东二十五里,属王真人治之。


道教名山

●泰山

泰山为五岳之首,东岳。位于山东的中部。道教誉其为“群山之祖,五岳之宗”。泰山岳神原称泰山府君,后称封为“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”,简称“东岳大帝”。

泰山还一位著名的镇妖辟邪之神棗石敢当。据说石敢当是一位姓石的勇士,因生前英勇无畏,所当无故,死后成神。旧时人们往往在大门前、街衢巷口、桥梁通道、要冲等地,立一自然石或石碑、石柱,铭刻或书写“石敢当”或“泰山石敢当”字样,用以镇妖避邪。

道教称泰山为第二小洞天,古代帝王多以泰山封禅为大典。有黄伯阳洞、碧霞洞、斗姥宫、酆都庙等道教胜迹。山麓有岱庙,内有《泰山神启跸回銮图》。有长春观,是邱处机女弟子訾守慎修真之处。

●衡山

衡山,位于湖南省衡山县境内,为五岳之一,南岳。相传南岳为盘古帝的左臂变成,又因位在二十八宿之中的轸星之翼,能“度应玑衡”“铨德钧物”,故名衡山。自古为道教名山。

道教称其岳神为司天王,尊称南岳大帝;《称笈七签》卷二十七《洞天福地》称其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“第三洞天”名“朱陵洞天”。

魏晋时,魏华存曾于山修炼,得《黄庭内景经》,悟道升仙。山间道观星罗棋布,其中道教的著名建筑有南岳庙、黄庭观、玄都观、铨德观等;南岳庙内主奉南岳大帝司天王,黄庭观供奉晋代女冠魏华存,为历代坤道修炼之所。

●华山

华山,在陕西华阴县南,为五岳之一,西岳,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四洞天,称其岳神为金天王。

华山自古是一座道教名山,它的开辟和兴盛,与道教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。至今留存着大量与道教有关的文物古迹。可以说,自然景观的奇险,与道教人文景观的源远流长,是华山最大、最显著的两个特征。

相传道教的道祖老子曾到过华山。华山北峰有一段险途叫“老君犁沟”,传说是老子用犁开劈的。在华山南峰上,至今还保留有老子当年的炼丹炉。据说,老子就是从华山到了陕西周至县的楼观台,向尹喜讲授《道德经》五千言。

历代都有不少道士隐居于华山,而最著名的当推五代宋初的陈抟。据传陈抟与宋太祖对弈,言明以华为质,一决胜负。初局和,二局赵先占优势,心中暗喜,谁知“大意失荆州”,陈竟连杀数子,转败为胜。第三局陈又胜了,赵乃写契,把华山输给陈抟。《华岳志》称陈抟隐于称台观,殁于张超谷石室,葬于玉泉院。有避诏崖、希夷祠、希夷睡洞和睡像等遗迹。

●恒山

恒山,原在河北曲阳县西北,五岳之一,北岳。汉与宋时因避讳曾改称常山,又名大茂山。

明代定山西浑源县之玄岳,即浑源东南的玄武峰为恒山。清带开始改祀北岳于浑源。此后原曲阳之恒山通称大茂山。道教称第五小洞天,名其岳神为安天王。

据传,太上老君曾在北岳恒山千佛岭结炉炼丹,燃灯道人演兵斗法;西汉初昌蓉往来于恒山;西汉景帝、宣帝年间三茅真君在恒山修炼神仙之术,留下了千年不解的三茅窟;北魏被太武帝尊为天师的寇谦之在北岳宣扬道教新法;唐朝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炼,名道人管革结炉悟道,致使恒山道教道场香火名扬天下。

恒山道教主流属全真教龙门派,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,丹道、符篆,性、命双修一应俱全。

●嵩山

嵩山,在河南登封县西北,五岳之一中岳。《白虎通》称“岳居四方之中而高,故说嵩高山”。道教称第六小洞天,名其岳神为中天王。

嵩山是道教名山,唐宋时期,道教十分兴盛,中岳大帝作为道教的崇拜神之一,在帝王的奉祀下正式定型。唐武后垂拱四年,武则天祭祀嵩山,改为神岳,封其神为天中王,封天中王之妻为天灵妃。万岁通天元年,又尊天中王为帝,天灵为天中皇后。

道经称,中岳神君服黄袍,戴黄玉太乙冠,佩神宗阳和印,乘黄龙,领仙官玉女30000人,主治山川陵谷、山林树木之属。

相传西晋道士鲍靓于元康二年曾登此山入石室得古《三皇文》。北魏寇谦之早年曾从成公兴入此山修道。唐道士潘师正居此山之逍遥谷,高宗诏建崇唐观,又别立精思院于岭上,修道20余年。唐道教学者李筌曾隐于此山之少室,研究道教经典,传于虎口岩得《阴符经》。

●茅山

茅山,在江苏西南部。原名地肺山,又名冈山、句曲山。道教称第八洞天、第一福地和第三十二小洞天。相传西汉景帝时茅盈及弟固、衷于此修道成仙,号三茅真君,因改名三茅山,简称茅山。为茅山派发源地。

茅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历史名山,上清派发祥地。早在夏、周、春秋时期,茅山已为历代帝王巡游和采集药草之名山。茅山重要的历史地位,曾先后为茅山赢得了“秦汉神仙府,梁唐宰相家”的美誉。

隋唐时期,茅山已被列为道家“第一福地,第八洞天”。

●崂山

崂山,在山东青岛市东。古代又曾称牢山、劳山、牢盛山、鳌山等。古时有人称崂山“神仙之宅,灵异之府。”

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,《崂山纪闻》称:唐道士李遐周于唐天宝七载由京师至此炼丹修道,玄宗嘉之,因改称辅唐山。后唐道士刘若拙由蜀称游至此潜修,于北宋建隆二年被封为华盖真人。

相传太清宫、上清宫、太平宫皆为华盖真人作为道场而建。长春洞,传为邱处机修炼处,邱所刻“访道山”、“游仙仓”等字迹犹存,并有遗诗10首刻于太清宫三清殿巨石上。海岸塔底有洞,名说“仙窟”,传为张三丰隐修处。紫阳洞传为明代道士孙紫阳静修处。

●千山

千山,位于辽宁鞍山市东南,素有“东北明珠”之称,为我国道教名山,明清以来,道教进入鼎盛时期,有九宫、八观、十二茅庵。全景区有寺庙30多座,僧道数百人。千山第一峰仙人台在千山东南,峰上有八仙石像和石制棋盘。

相传有仙人乘鹤飞来,在台上对弈、以次得名。无量观位于北沟,是千山庙宇中最大的一个,其建筑之精美也居千山之首。

●巍山

巍山,也名巍宝山,在称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白族回族自治县东南。开辟于汉代,唐代为南诏国的发详地。

巍山主峰南北两侧有宫观20余座,其中以清徽观、斗姥阁、培鹤楼、长春洞规模最大,主祀老君、斗姥、吕洞宾、张三丰等。宫观群中有一大庙名巡山殿,主祀细奴罗。

相传南诏开国君主细奴罗及所传13代,皆被老君封为土主神。此庙所祀即第一代土主神,与其他道教名山有别。

●武当山

武当山,道教四大名山之一,座落于湖北十堰市丹江口境内,又名太和山,古时称“玄岳”、“太岳”。明成祖朱棣赐名“大岳太和山”,一度位列五岳之上。也成为道教第一名山。武当山是唐代以来我国道教的发祥地,敬奉“玄天真武上帝”,道书称真武于此修炼42年,功成飞升;据说武当山就是由“非真武不足以当之”而名。

武当山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。相传东汉阴长生、晋谢允、唐吕洞宾、五代宋初陈抟、明张三丰等,均曾修炼于此。《南雍州记》载:“来武当学道者常数百,相继不绝。”

●龙虎山

龙虎山,道教四大名山之一,位于江西鹰潭市。据说东汉中叶时张天师在此炼丹,“丹成而龙虎现,山因得名”,龙虎山也成为我国道教发祥地,道教正一派“祖庭”。道教圣地、碧水丹山与古崖墓群被誉为龙虎山“三绝”。现保存了供历代天师起居、呈八卦形布局、气势恢宏的天师府古建筑群;

张道陵第四代传人张盛,由鹤鸣山转至龙虎山,至民国末年已承袭63代,历1900年,为道教“第三十二福地”和张天师子孙世居之地。

贵溪县上清镇东面的上清宫,是历代天师祀奉太上老君和朝会之处,也是我国最古老、最大的道宫之一。上清宫附近的天师府,占地400公顷,房屋100余间,是历代天师的住处,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之一,是现今保存较完好的封建时代大府第之一。

●青城山

青城山,道教四大名山之一,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市,紧邻“镇川之宝”都江堰。青城山上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,我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,自东汉以来历经2000多年。东汉顺帝汉安二年,张道陵来到青城山,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,结茅传道,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,成为天师道的祖山,道教称此山为“第五洞天”。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。

●齐称山

齐称山,道教四大名山之一,又名白岳、位于安徽黄山脚下休宁县。齐称山是道教名山,唐代道教即传入齐称山。宋代宝庆二年建佑圣真武祠,成为道教中心。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,江西龙虎山正一派驻留齐称山,香火日盛。齐称山从这个时期开始,成为江南道教活动中心,跻身全国道教名山之列,被称为“江南小武当”。

●鹤鸣山

鹤鸣山,又称“鹄鸣山”,位于四川成都西部大邑县城西北12千米的鹤鸣乡三丰村为我国道教发源地,属道教名山。

据有关史书记载:东汉顺帝汉安元年时,张道陵于大邑县境鹤鸣山倡导正一盟威之道,鹤鸣山是举世公认的我国道教发源地、世界道教的朝圣地,被称为“道国仙都”、“道教祖庭”。据说先秦的广成子和西汉的周义山都在鹤鸣山跨鹤飞升。历代的许多著名道士曾在此修炼过。如唐末五代的杜光庭、北宋的陈抟、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等都在此修道。

●崆峒山

崆峒山,位于甘肃平凉市城西12千米处。

崆峒山是著名道教名山,传说崆峒山是仙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所,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亲临问道广成子于此山。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《庄子·在宥》和《史记》等典籍中均有记载;秦皇、汉武因“慕黄帝事”、“好神仙”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。

崆峒山因黄帝与此求道而被道教尊为“天下道教第一山”。据说崆峒之名就是取道教空空洞洞,清静自然之意。盛时有“九宫八台十二院”之说。

●阁皂山

阁皂山,也称葛岭,位于樟树市东南隅,是武夷山西延的支脉。阁皂山是一座寓道教文化和中药史文化为一体的名山。东汉建安七年,著名的道家葛玄在此悟道修真。葛玄既是灵宝道派的始祖,又是樟树医药业的莫基人,阁皂山也因此成为樟树药帮的“祖山”。

葛玄之后,他的弟子继续在阁皂山布道炼丹,种药行医,其中以葛洪贡献最大,在我国的道教史上将两葛并称“葛家道”,阁皂山也因两葛而成为道徒的“圣地”。

唐高宗仪凤年间,赐阁皂山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。阁皂山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,与金陵茅山、广信龙虎山并称天下三大名山,盛况空前。

●罗浮山

罗浮山,又名东樵山,位于广东惠州博罗县的西北部,横跨博罗县、龙门县、罗浮山是我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,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,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,岭南第一山,以药市而文名于世。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“粤岳”,拥有9观,18寺,32庵。

●终南山

终南山,又名太乙山、地肺山、中南山、周南山,简称南山。

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。据传楚康王时,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,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,西游入秦。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,执弟子礼,请其讲经著书,授《道德经》五千言,然后飘然而去。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。

终南山有南山、金华洞、玉泉洞、日月岩等胜迹。相传全真道开创者王重阳和北五祖中之钟离权、吕洞宾、刘海蟾等均修道于此。

●武夷山

位于福建的西北部,江西东部,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。武夷山是道教名山,关于山名之由来,道教中有二说:张宇初《武夷山志·序》称:“昔有神人受帝命统录地仙,尝降于山巅,自称武夷君,山因以名。”白玉蟾《武夷重建止止庵记》则称:古仙篯铿居此山,“有子二人,其一说铿武,其次说铿夷,因此遂名武夷山。”道教将其列入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十六洞天。

●冠豸山

冠豸山,旧称“东田山”、“莲峰山”。位于福建连城县城东郊1000米。冠豸山是道教名山,灵芝峰下为灵芝庵,折北行至小半山,相传唐欧阳仙曾在此炼丹。后人建有大量道观,著名的有定光道场、三君子堂、三元殿等。

●王屋山

王屋山,位于河南西北部的济源市,东依太行,西接中条,北连太岳,南临黄河。据说为轩辕黄帝祭天之所,“黄帝于此告天,遂感九天玄女、西王母降授《九鼎神丹经》、《阴符箓》,遂乃克伏蚩尤之党,自此天坛之始也”,故又称天坛山。

王屋山的名字来历有两种说法,一称“山中有洞,深不可入,洞中如王者之宫,故名说王屋也”;一称“山有三重,其状如屋,故名”,它是是我国九大古代名山,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。

●天台山

天台山,浙江东部名山,西南连仙霞岭,东北遥接舟山群岛。

天台山是道教名山,唐朝道士司马承祯最喜爱天台山,也是他居住最久的地方。司马承祯初到天台山的时间已不可考。圣历二年,武则天召天台道士司马承祯入京,这时他应已在天台山修炼了一段时间了。

除司马承祯奉玄宗之旨到王屋山为止,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,都在天台山隐修。天台山也是道教南宗祖庭。

●仙都山

仙都山,位于浙江缙称县境内,仙都山是道教名山,被道教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九洞天,仙都山洞,名说仙都祈仙天。

●大涤山

大涤山是余杭的两大名山之一,位于余杭镇西南中桥乡境内,大涤山不仅山水秀美,同时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胜地,道教将其列入三十六洞天之第三十四洞天,名大涤玄盖洞天。

据记载,从晋代起,已有道士居大涤山修道。至唐代,大涤山道教开始兴盛。除张整、叶法善、司马承祯等游历此山外,住山道士也多著名者。

●九宫山

九宫山,位于湖北咸宁市通山县城东南。九宫山是道教名山,南宋名道士张道清赴九宫山开辟道场,香火远播,九宫山从此成为全国五大道场之一,来自各地的香客长年络绎不绝,九宫山是成天香火缭绕,给这座名山涂上了神幻的色彩。

●三清山

三清山,位于江西上饶市东部门户玉山、德兴两县交界处,三清山是道教名山,它的兴衰沉浮,始终与道教的兴衰有密切的关系。

三清山道教文化开始于晋代葛洪,葛洪在三清山结庐炼丹,著书立说,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。尤其是那口丹井,历时一千余载,依然终年不涸,其水汪洌味甘,被后人称之为“仙井”。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“开山始祖”,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。


十洲三岛

祖   洲:

在东海之中,地方五百里,离西岸七万里。上有不死之草。

瀛   洲:

在东海中,地方四千里,大抵对会稽(今浙江绍兴),离西岸七十万里。上生神芝仙草,又有玉石。出醴泉,饮之数升辄醉,令人长生。洲上多仙家,风俗似吴人,山川如中国。

玄   洲:

在北海之中戌亥之地,地方一千二百里(一作“七千二百里”),离南岸三十六万里。多丘山,饶生金芝玉草。

炎   洲:

在南海中,地方二千里,离北岸九万里。上有风生兽似豹,取其脑和菊花服之,尽十斤,得寿五百年。又有火林山,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,取其毛以缉为布,号为“火浣布”。亦多仙家。

长   洲:

一名青丘,在南海辰巳之地,地方五千里,离岸二十五万里。多山川、大树,仙草灵药、甘液玉英,靡所不有。有紫府宫,天真仙女游于此地。

元   洲:

在北海之中,地方三千里,离南岸十万里。上有五芝、玄涧,水如蜜浆,饮之长生,与天地相毕;服五芝亦得长生不死。

流   洲:

在西海中,地方三千里,离东岸十九万里。上多山川,积石为昆吾,作剑光明洞照,如水精状,割玉如泥。亦多仙家。

生   洲: 

在东海丑寅之间,接蓬莱十七万里(一作“七十万里”),地方二千五百里,离西岸二十三万里。天气无寒暑,芝草常生地。上有仙家数万。

凤 麟 洲:在西海之中,地方一千五百里。

聚 窟 洲:在西海中未申地。